中华民国丢失大陆70年祭及战略检讨
——兼谈大陆政治改革和稳定台海局势的两个建议方案(讨论稿)
目录:
一, 不科学的历史认知及“民国复归派”的不现实建议
二, 中共到底是如何得了天下的
三, 国民党战略错误之一
四, 国民党战略错误之二
五, 国民党战略错误之三
六, 真正的历史教训及大陆政改和台海关系...
阅读全文
目录
一、“封建制度建立了近代国家的基础”
二、明治事业的始终
三、“改革开放”与“日本天职”
四、择善而从的国家理性
五、说明书与陈情表
日本的现代转型与德、意两国颇相类似,但在转型半途跌宕而后“重启改革”这一点上,却又似乎与中德转型分享了某种共同性,特别是与中国的近代历史可堪比较。转眼一个半世纪逝去,日本现代进程所展现的这种路径选择,形制既已落定,见诸组织,践诸日常,其较英美一系或者法俄现...
阅读全文
宪法的移植与其他法律的移植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宪法的移植可以引起一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对其他法律的移植,从而导致一国整体的法律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新中国的宪政建设从其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缔造新中国,探索建立中国新的宪政体制的过程中,以苏俄为师,不断地深化对社会主义宪政文化的认识,以开放的视野思考宪政模式的选择,将苏联合...
阅读全文
钦定宪法大纲
就历史发展脉络而言,1911年武昌起义是一场“计划外革命”。按照清廷1906年“预备立宪”规划,以及1908年发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国的政治改革即便不会像预想的那样顺利,但也不致于发生根本性颠覆。然而,一切善良的期待都因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突然去世而改变。
湖北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在武昌首义第二天发布的通电,比较细致解释了起义因缘...
阅读全文
开宗明义,在当代中国语境中,宪政这一概念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层面的宪政,英文的对应词是constitutionalism,指的是订立政治协定来限制和分享权力、实现公平正义。狭义层面的宪政,是“宪政民主”的缩写,英文的对应词是constitutional democracy,指的是人权、民主和法治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宪政,也就是宪政民主的制度。宪政意义上的人权,指的是人权至上,政府只是...
阅读全文
2017年是恢复全国统一高考40周年,厦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海峰教授来函称:“您是恢复高考决策的重要亲历者,希望您为《教育与考试》杂志撰写一篇文章,这对于人们思考和推动大学入学考试改革,将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回复说:“高考改革是全国上下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一项非常困难的改革任务,我愿意思考这个问题,不揣冒昧地对于我国近年高考改革进行评析,并对未来大学入学考试与录取办法,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
阅读全文
世界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或称数字经济时代,聪明的中国人也已“迎头赶上”,在某些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瞩目。结果如一畸形的巨人,一只脚跨入后现代,一部分头还在前现代,形成巨大张力。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几十年所享受的、历史上最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机遇有失去之虞。
方今“改革开放四十年”是热门话题。在当前形势下,“反思”是关键词。反思什么?为何总是进进退退,道阻且长?前进的步伐不谓不大,而倒退的危险始终存...
阅读全文
曾几何时,大国崛起,文明复兴,一手好牌,势不可挡。时惟戊戌,情势逆转,彷彿国运不再,开始走下坡路了,遂致人心惶惶。表诸现实,便是「一手好牌打成烂牌」,而内外交困。「要准备过苦日子」与「军事斗争」之舆议纷纷,堪为晴雨表。原因何在?为何走到这一步?抛开大国博弈、权势转移所引发的世界体系震荡等外在因素,追根究源,就在于近年来的立国之道指向「红色帝国」,或者,予人「红色帝国」的公众印象,四面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