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伟东先生《民国丢失大陆七十年祭及战略检讨》政论文章(以下简称李文),我一直想写点评论。因为时间比较零碎,所以看到他的推特,已经忍不住零零散散说了一些。这里再做些补充。
1,李文“可悲的是,一场让数百万人丧失生命的内战,表面上争夺的却是谁更代表民主?”
评论:国民党理解的民主跟我们今天理解的民主基本上是一样的,尽管有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框框。但是共产党提倡的民主,叫做人民民主。这...
阅读全文
现在传统文化很热。我认为这有好,有不好。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要把它放到历史经验里去考察。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好的地方,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最丰富的典籍,没有任何国家有像中国这样多的典籍。另一方面,中国也创造了很多珍宝,包括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和思想遗产;有一些东西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比如中医。
和任何事物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不足,不足在那里?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
&nbs...
阅读全文
中國前總理李鵬去世,李給世人的印象與兩件大事有關,一是三峽工程,二是六四鎮壓。前者是李力主的工程,但也可能是在中國受非議最多的工程;後者則是中國永久的傷痛,而李鵬在其中起了極壞作用,被稱之為「六四屠夫」。
今年是六四30周年,上月海外舉行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不過對民主人士和有良知的一般民眾來說,望穿30年而不得平反,總是憾事一件。現在李鵬終於病逝,是否有可能促使習近平和中共早點平反...
阅读全文
剛過去的「六四」30周年紀念,在港台和美國等地造出很大聲勢,使人們重燃對中國民主的一線希望,也讓問題再次浮現:習近平和中共在未來某一時刻會因某一原因而平反「六四」嗎?
我曾在不同場合聽到海外反對派和國內開明派人士對此持肯定看法。「六四」是中共的心結,但不是習近平的心結,當年那場大屠殺發生時,習還是地方的小官,據說那時他也對學生持同情態度。因此,習近平上台之初甚至他做儲君時,開明派認...
阅读全文
一個公認的原因是救亡壓倒了啟蒙。五四的發生,直接動因是一戰巴黎和會列強拒絕中國作為戰勝國的地位,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移給日本。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前,救亡一直處於壓倒一切的位置。
中國在救亡中選擇了威權/極權道路
這個解釋似乎有道理,但實際經不起推敲。固然,整個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志士仁人前仆後繼解救中國於西方列強的壓迫;但抗戰勝利,尤其是中共建政後,「滅種」的...
阅读全文
五四,是一场爱国运动,但是,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意义上的爱国运动呢?
傅斯年是五四游行的总指挥,他在运动后不久这样说:“若说这五四运动单是爱国运动,我便不赞一词了: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的,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另一位学生领袖罗家伦是《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起草者,也在五四一周年的时候总结道:“当‘五四运动’最激烈的时候,大家都在叫‘爱国’、‘卖国’的声浪,我就以为我们‘...
阅读全文
我国有关1915年袁世凯称帝的正史与野史中,多提到袁的美国顾问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古德诺主张中国实行君主制一事,并多把此事说成对袁及筹安会起了重大影响,有的甚至说严复等人是受了古氏的影响。其根据就是这位教授应袁世凯之请提交了一份比较各国政治制度的备忘录,译成中文后以《共和与君主论》为题发表在1915年8月3日的《亚细亚报》上,被"筹安会"作为拥袁称帝的有力依据,在其8月16日的正式宣言中指名道姓地提...
阅读全文
商鞅于公元前四世纪在秦国主持的变法,结局似乎是人亡政举,他本人惨死,而他的事业直到秦始皇还延续,甚至被说成“百代都行秦政法”。这与十三世纪以后已成“孔门传心之法”的《中庸》“其人亡,则其政息”的哲理相悖。因而从战国晚期到清末民初,每逢历史面临变革,关于商鞅其人其政,总会旧话重提,所谓“评价”的对立也越发突显。如此轮回,最近的世纪更替时期,又有几度。马克思说过:“真理是通过争论确立的,历史...
阅读全文
1956-1959的三年间我奉派在国外工作,所以“鸣放”、“反右”、“大跃进”都躲过了。只是1959年回国后赶上承受“大跃进”的后果,通常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如今回忆起来最突出的竟是一个“饿”字,与“吃”有关的故事、轶事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首先要交代的是,本人当时虔诚地“爱国、爱党”,政治热情极高,毫无独立思考能力,对一切公开的宣传和内部传达的情况、指示、精神从不怀疑,一味紧跟。越是困难、艰苦,越认为是对自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