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9日
⁄ 转型路径
⁄ 共 10895字
【关键词】公民社会、全能主义、社会团体
一、改革开放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十几年前,人们对于中国是否存在公民社会还有着相当大的疑问,但是,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否认中国公民社会的存在了。这就说明在短短的十几年中,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是在原有的全能主义的政治框架之下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中国,任何社会和政治变革的起点都是从党的政策的变化开始...
全能主义, 公民社会, 社会团体阅读全文
摘要】1930年代,“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这时,在一批留学英、美,一直主张中国要实行英美式民主制度的知识分子内部,发生了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激烈争论。一方认为,在国难当头之际,说明当前中国的主要任务不是政治制度的优劣,而是有没有政府的问题。在此紧要关头,更应该集权,实行“新式专制”制度。而另一方则坚持认为当时中国的分裂、分散,在于缺乏对中央政府的认同,只有民主制度,才能得到广...
阅读全文
2018年01月24日
⁄ 转型路径
⁄ 共 7536字
这里所分析的社会团体,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存在于任何社会中的社会团体,而是指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在人民广泛享有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的情况下,通过合法程序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简称社团。在中国,除了社会团体之外,还有人民团体,所谓八大人民团体:工会、工商联、侨联、台联、妇联、共青团、科协、文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的区别在于人民团体是参政的,是政协的正式成员,而社会团体则不是。
我国目前的社团大体上可以...
社会团体阅读全文
2018年01月23日
⁄ 转型路径
⁄ 共 13190字
一、对改革必须进行批判性审视
二、单纯的“经济改革”能否通向成功?
三、改革必须注重社会公正
四、中国的“夹生饭改革”造成了“经济断裂带”
五、中国改革的历史选择
【注释】
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经济改革已在各种阵痛中行进了整整20年,目前正经历着“边际效益递减”的痛苦历程。表面上看来,改革“边际效益递减”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经济领域的问题阻碍着进一步的改革,但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经济问题的根源却深植于...
改革阅读全文
2018年01月22日
⁄ 转型路径
⁄ 共 8896字
曾金燕女士的《韩寒们和莫之许们的虚假希望》一文,重新点燃了大陆网络花话语场的「口炮党」与「改良公知」之间的争论,也看作是事关未来转型路径的「革命」与「改良」之争。如同大陆话语场的其他热点一样,这一争论也如方生方死的漩涡,转瞬即逝,于实际的进程未必有多少帮助。不过,反复出现的论争剧幕,却可能反映了思潮版图的消长,对应着社会结构的悄然变迁,倒是可以梳理一番。
在许多人看来,「革命」话语的抬头,主要...
改良, 革命阅读全文
2018年01月21日
⁄ 转型路径
⁄ 共 22597字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原载《当代中国研究》[2005年][第4期(总第91期)]
许多学者把中国目前的政治特征视为后极权主义政治体制,但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的政治体制特征或许应该定义为“新极权主义”体制。本文首先说明,为什么要提出“新极权主义”这个概念,然后分析中国目前“新极权主义”体制的基本特点,据此对其前景作初步的判断。
一、从极权主义、后极权主义到“新极权主义”
从上个世纪20、30年代极权体制出现以来,人类...
徐贲, 新极权主义阅读全文
2018年01月21日
⁄ 政制设计
⁄ 共 5470字
美国学者查尔斯·A·比尔德以经济分析的手段解释了推动美国宪政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推动力,得出了美国宪法是不同的经济利益集团相互之间调和彼此矛盾的产物,尤其是反映了以自由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交易平等的经济要求。美国的制宪者们之所以睿智,在于他们承认经济利益在政治上的力量,并且巧妙地加以利用。
利益冲突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A·比尔德的著作《美国宪法的经济观》。在这本写作于21...
阅读全文
2018年01月20日
⁄ 转型路径
⁄ 共 17762字
邓小平发动的改革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型时期”。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社会团体的“暴发式增长”,都应该被看作是这一时期最为激动人心,也最为发人深省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也激起了广泛的争论。那么,今日中国的社团与西方世界的社团有什么异同?政府与社团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又是如何形成的?推动这种关系发育的动力是什么?政府与社团的关系或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将如何...
社团, 转型阅读全文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爆发的第一场革命,可以说点燃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革命的导火索。伴随着世纪末中国的激进革命思潮迅速让位于渐进改良的思考,一些人开始反思整个20世纪中国革命的利弊得失。但是,对于历史学者来说,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假说,而是要探讨历史形成的由来及其原因。辛亥革命为什么发生?它在什么意义上是成功的,在什么意义上又归于了失败?它为什么会引来后续一系列全国性的大革命?为什么20世纪的中国...
阅读全文
“族群政治与国家认同”这个命题之所以成为我们当下讨论的重大学术问题,可以说是由两个契机促成的,一个是“喜”的契机,一个是“忧”的契机。喜的契机,不管喜的方式如何,反正我们又接近十一了。今年是“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但是我们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时候,有的传媒或社会人士却讲庆祝“祖国”诞生六十年,作为我们的祖国之“中国”怎么才诞生六十年呢?她有长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表达我们认祖归宗的“祖国”概念,与...
阅读全文